摘要:
“春雨貴如油”,在雨水時節,迎來一種油料作物的登場——它就是蕓薹(tai),油菜花。
2月19日18點59分55秒,一片“緗葉色”的油菜花張瓣吐蕊,嫩黃的花色暈染了總臺《新聞聯播》前5秒貴州茅臺的報時表盤,江南細雨中的油菜花以“蕓薹潤春”的主題向觀…
|
“春雨貴如油”,在雨水時節,迎來一種油料作物的登場——它就是蕓薹(tai),油菜花。
|
2月19日18點59分55秒,一片“緗葉色”的油菜花張瓣吐蕊,嫩黃的花色暈染了總臺《新聞聯播》前5秒貴州茅臺的報時表盤,江南細雨中的油菜花以“蕓薹潤春”的主題向觀眾宣告“雨水”節氣的到來,同時也翻開了茅臺2024年二十四節氣“緗葉美好生花”系列整點報時的第二個章節。
(茅臺《新聞聯播》雨水報時視頻)
蕓薹之美
公元761年,一個初春之夜,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下了一場小雨。因戰亂剛剛遷居于此的詩人杜甫在草堂里望著窗外的細雨,想著鄰居們今年秋天會迎來一個好收成,便欣然命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這句詩千百年一直流傳下去,每到這個時節,就會不自覺地被吟誦在這個國家的每個地方。
雨水,這個時節最被期待的物候現象,人們用它來命名這個春天的起始時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這樣解釋這個美好、濕潤的節氣: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大地蘇醒,細雨霏霏,萌發的萬物都在期待雨水的滋潤,故有“春雨貴如油”之說。而在雨水時節,又恰巧迎來一種油料作物的登場——它就是蕓薹,油菜花。
每年春節過后,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的萬峰林景區,5000多畝油菜花競相綻放、流金溢彩,如一片黃色的海洋,給春天抹上一道動人的色彩。這道色彩在南中國的版圖上逐漸蔓延,在越來越廣闊的土地上傳播早春的訊息。
油菜花,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輻射對稱,花瓣4枚,呈十字形排列,花片質如宣紙,嫩黃微薄。花萼片四片,黃綠色,即為2024年度東方主題色——“緗葉黃”。
蕓薹之德
油菜花是中國南方農家最常見的風景,房前屋后,簇簇叢叢,報告著春的消息。油菜花更是中國人最為依賴的作物,千百年來,它用富含油脂的種子造福于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它給勞苦的大眾帶來食物、醫藥、照明,甚至榨油剩下餅粕也是農家優質的牲畜飼料。時至今日,油菜花種植在我國仍超過億畝,年產菜籽近1000萬噸,占油料作物總產量的40%~45%,是我國最大的食用油提供作物。
某種意義上來說,雨水時節才真正迎來了春天。雨水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對于農人來說,雨水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農諺說:"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農民們已經開始在土地上忙于除草、施肥、清溝埋墑。
中國人感恩雨水,認為雨水是“天德”,是上天用以生養萬物的。
1200年前成都的那個雨夜,杜甫在贊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之后,又描述雨水“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潤物細無聲”正是中國傳統觀念里“大德”的體現,所謂“水利萬物而不爭”。
而這也是蕓薹之“德”,千百年來默默無聲地浸潤著人民的生活,浸潤著一個個生機盎然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