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開展“學思踐悟二十大,鄉村振興賦新能”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
【政公網】
欄目:企宣信息
發表時間:2023-08-31 18:54
|
|
|
摘要:8月21日-28日,河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植青振鄉”團隊赴辛集市開展“學思踐悟二十大,鄉村振興賦新能”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團委書記李曉霄、植物保護學院黨政領導、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祝大勇、辛集市農業農村局和河北大地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及植物保護學院實踐團隊師生共31人參加。
“講”出未來青言青語傳遞強國之聲
祝大勇以《深刻把握習近…
|
8月21日-28日,河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植青振鄉”團隊赴辛集市開展“學思踐悟二十大,鄉村振興賦新能”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團委書記李曉霄、植物保護學院黨政領導、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祝大勇、辛集市農業農村局和河北大地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及植物保護學院實踐團隊師生共31人參加。
“講”出未來青言青語傳遞強國之聲
祝大勇以《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主題,為政府公務人員、農場黨支部黨員、社會實踐師生共上了一堂黨課,解讀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深刻內涵和實際應用,明確了黨員干部和團員青年要堅持把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實處。隨后,學院在馬蘭農場成立“植青振鄉”社會實踐臨時黨支部,師生團隊開展了“心心向黨五個一”主題黨日活動,通過開展《青春向黨建新功》主題黨課、分享實踐感悟、組織入黨宣誓、講述黨史故事、訪談先進典型,堅定青年理想信念,強化責任擔當。實踐青年們紛紛走進基層,面向當地人民群眾開展黨的二十大政策理論宣講,用“青言青語”的方式繼續做好政策理論的宣傳員,傳遞強國之聲。
“謀”出發展賦能人才培養鄉村振興
地方政府、支柱企業、校院領導、團隊師生共同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座談會和校地企合作交流座談會。會上,辛集市農業農村局王春對辛集市農業發展現狀和規劃進行了細致講解,肯定了青年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提出了當地農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瓶頸。李曉霄介紹了學校在社會實踐、鄉村振興中取得的成績以及學校“一道路兩精神”的豐富內涵和真實展現。學院黨委書記張淑云講明了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和意義,提出了夯實馬蘭農場科技小院協同育人機制的重要作用。學院院長張金林介紹了學院當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人才梯隊的基本情況,與政府、企業共同達成了人才培養、鄉村振興的合作意向。學院與河北大地種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協議,舉行了基地揭牌儀式,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突出重點、務求實效”的原則,加深校企科研技術合作和卓越人才培養,服務黨政大局,推動鄉村振興長期有效開展。
“行”出鄉情沃野田疇書寫青春篇章
以學增信,強化青年責任擔當。大地種業武金燚總經理帶領校院領導和實踐團隊團隊參觀了節水農業展館以及馬蘭農場大田試驗基地,深入了解了節水小麥的抗旱機理、相關研究和現實成效,以及馬蘭農場的發展歷程、突出成就和遠景規劃,學生們紛紛感受到當地種業振興戰略的落地成效和所學專業的價值體現。此外,團隊師生在馬蘭農場積極開展玉米大喇叭口期重點病蟲草害識別、診斷、調查、采樣等實習實踐,遵循學校“非實習不能得真諦、非試驗不能探精微”的辦學理念,加強專業技能鍛煉和提升,堅定學農愛農、強農興農的理想信念和責任擔當。
以調促研,體驗鄉情挖掘潛能。團隊赴辛集市區及周邊縣針對當地皮革產業發展現狀、作物病蟲草害發生情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三個方面進行實地考察和廣泛調研,了解了當地經濟發展、農業發展現狀,培養了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挖掘了鄉村振興的發展潛能。
以行成善,奉獻植保青年力量。拓寬學院“青春五色帶”志愿服務項目平臺,團隊成員走進小學開展“紅燭支教,奉獻愛心”關愛兒童活動,以知識講堂、游戲互動,對小學生進行學業輔導和心靈關懷。開展“敬老助殘,寸草成心”關心老人活動,探訪當地孤寡老人、高齡老人、老黨員等,從談話陪伴、買菜擦身等小事情出發,給予弱勢人群人員溫暖與關懷。
此次實踐活動,是一場青年學生理想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是一次青年學生了解國情社情民情、感受鄉村發展變化的重要經歷,是一份青年學生學思踐悟“二十大”的行動指南,是傳承發揚學校“一道路兩精神”的重要體現,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陳雪蛟
|
|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