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數據要素是數字時代的核心生產力,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數字化建設目標正在從產業數字化向數字產業化邁進。在產業數字化階段,注重降本增效,注重數據如何產生,以及如何讓數據安全地存儲、傳輸和使用。而在數字產業化階段,為了讓數據所有者有意愿、有動力、有需求地增加數據流動,數據要素市場化將成為保證數字產業蓬勃發展重要手段,涉及數據存儲、確…
|
數據要素是數字時代的核心生產力,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數字化建設目標正在從產業數字化向數字產業化邁進。在產業數字化階段,注重降本增效,注重數據如何產生,以及如何讓數據安全地存儲、傳輸和使用。而在數字產業化階段,為了讓數據所有者有意愿、有動力、有需求地增加數據流動,數據要素市場化將成為保證數字產業蓬勃發展重要手段,涉及數據存儲、確權、定價、交易、合規等眾多環節。
在數字產業化階段,保證數據安全性將有更高要求和挑戰,只有在數據要素市場化的每個步驟中實現數據安全流轉,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數據價值。從業務層面看,數據安全需要能夠保護數據交易過程合法性,需要采取技術手段構建交易信任機制。從數據本身來看,數據安全保護包括數據流轉中泄露風險、被篡改風險,同時還要滿足合規需求。
在數據應用新形態下,如何讓數據充分交易、如何讓數據價值充分體現、如何更好地保護數據安全?這些都引發了行業用戶和專家的新思考。本期牛人訪談,安全牛邀請到通付盾創始人、董事長汪德嘉博士,就以上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汪德嘉認為,企業將數據轉化為數據要素需要有三個必經階段:數據確權、數據共享和數據加工,在此過程中將會面臨重重障礙,隱私泄露、數據安全、數據權益分配不均等問題日益凸顯。因此,數據要素市場化實現不能僅依靠傳統信息化方法,而是需要區塊鏈等新型數字技術加持和保障,推動數據共享,提升數據要素價值,從而保障數據要素市場化的實現與安全。
汪德嘉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數學博士、九三學社社員、正高級工程師;時空碼發明者,《身份危機》與《數字身份》專著作者;曾在ORACLE、VISA、IBM等企業部門負責總體設計、產品開發;2011年歸國創立通付盾公司,擔任董事長兼CEO。
01
安全牛:
數據作為新時代的生產要素,數據要素市場化成為實現數字產業化的關鍵路徑,您是如何看待數據要素市場化的價值與實現?
汪德嘉:
數據之于當前數字經濟,就相當于土地之于農耕經濟,是基石也是核心價值。宏觀來說,數據要素市場化將會催生出新興產業,也就是數字產業。微觀來說,隨著數字化轉型深入,企業擁有高價值數據越來越多,數據要素市場化意味著數據資產可以入表、可以交易,是企業增長的第二曲線。
我們知道,數據本身并沒有價值,只有數據被使用才產生出價值,這個價值應該是“誰擁有誰受益”,收益多少取決于能夠提供多少價值。這里面會涉及幾個核心問題:一是“誰擁有”的問題,也就是數據主權問題,數據確權是數據要素市場化的前提;二是“誰受益”的問題,也就是數據權益公平分配,需要公平有效的激勵機制;三是“收益多少”問題,也就是數據定價。數據主權清晰,權益分配公平,定價合理明確,就可以形成市場化共識。
02
安全牛:
您認為哪些新的數據安全技術可以應對數據市場化交易中的風險?
汪德嘉:
保障整個數據交易的公平性與安全性需要一系列技術保障,比較具有代表性技術是區塊鏈智能合約、大數據決策智能、物聯網安全以及云安全、網絡與數據安全等等。目前來看,單個技術相對成熟,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技術融合到一起,以一個系統交付出去,讓用戶進入到這個系統支撐的數據要素市場當中來。
具體來說,數據資產的市場化交易有幾個關鍵點:
首先是數據確權,就是數據到底屬于誰。分布式數字身份認證技術可以保障數據所有者是合法的,在整個交易當中不會被偽造,這是數據交易的第一步;其次是交易安全,系統要保障交易流程沒有漏洞,能發現欺詐行為。比如說在數據交易中,如何保證數據所有者的數據只能被買家使用,別人無法使用。此時,智能合約技術可以很好地規范交易流程,同時需要完備的合約安全審計技術進一步提升交易安全性。
再次是數據定價,這是買賣雙方共識問題,基于區塊鏈多方共識機制可以很好地支撐數據資產定價、撮合等交易功能。
最后一個容易被忽視點是數據激勵。交易系統必須保證利益分配公平,使用多少數據就需要支付相應報酬。保證分配公平性,市場才有數據共享與交易動力,才可能持續運轉。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座的信任系統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03
安全牛:目前,通付盾正在將公司的研發重點從身份安全和應用安全領域轉向數據要素領域,您在這方面的主要考慮因素是什么?目前的進展如何?
汪德嘉:
有人說通付盾這幾年產品路線一直在變,其實并不是,大家看到的只是單點能力與階段性成果。目前公司產品包含前期積累的設備指紋身份認證能力、業務欺詐識別能力、API安全能力。我們將單點能力平臺化,從商業模式上是一種拓展,技術上更是延續。
通付盾基于多年行業實踐經驗,將數字化核心問題歸結為:數據安全、數據共享、數據應用,據此提出“零信任、零知識、零代碼” 數字化高端軟件與服務解決方案,即以零信任保障數據安全、零知識證明實現數據共享、零代碼構建數據應用。公司選擇數據要素這一賽道,是為了滿足當前數字化轉型的迫切需求。我們認為,當前我國社會還處于產業數字化階段,而未來市場是數字產業化。數字產業化是一片藍海市場,有巨大潛力。我們將提供完善的信任系統來支撐數據要素市場化落地,并且建立一套公平分配機制,讓每個人的數據流動起來。
數據要素市場化是我國數字化轉型的創新,在全球也沒有什么經驗可以借鑒。探索沒有捷徑,就得獨立思考、不斷嘗試,會歷盡艱辛、會走彎路。基于“云鏈一體”的發展戰略。我們在2023年6月先后發布了數信云4.0與鏈上會4.0,其中數信云4.0是基于區塊鏈的數據安全應用與服務平臺,而鏈上會4.0是基于數信云的分布式商業應用終端。
04
安全牛:今年以來,AIGC技術的應用變得非常火爆,這會給數據安全技術發展帶來哪些變化?
汪德嘉:
我們認為,AIGC的發展離不開數據與數據工程的支撐,這對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來說是好事,會讓更多人真切感受到數據價值。同時AIGC作為一種數據應用,在很多行業實現了降本增效,比如微軟的Copilot。通付盾目前基于自有APP大數據技術優勢,提供面向App開發者的GPT-X編碼助手。
不過,需要充分認知的是,大模型的出現同樣為數據安全領域帶來了新的風險和挑戰,一個典型例子就是深度偽造。比如圖片、音頻、視頻、行為等等都可以深度偽造。我們無法再分辨對面是人還是機器人,AI可以把習慣模仿得一模一樣,從身份角度也無法分辨對方是不是合法身份。在數字空間,數字身份安全防護將是重中之重,而應對這種風險的思路是從被動防護走向主動防護,主動頒發并生成不可偽造的數字身份證明,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可以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05
安全牛:未來,我國數據安全領域的技術發展和市場格局會有哪些新的特點和趨勢出現?企業用戶應該如何把握這些新變化?
汪德嘉:
未來技術的獲取路徑更為多樣便捷,因此技術不會成為護城河。未來數據安全領域的護城河是數據生態,是如何應用這些技術,為這些技術找到好的應用場景,并且讓技術成為場景的一部分。數據生態就像房子,數據安全就像門鎖,有了房子才有門鎖的應用,才有修門鎖行業。
另一方面,數字時代的安全方向也有轉變。如果說傳統的安全防護是建筑工程,數字時代的安全防護就是生物化學與基因工程,核心目標是保證數字生命系統的有效運轉。在這個過程中,就要調整安全策略,應用更多智能技術,需要更先進的數字化安全理念。
訪談嘉賓:通付盾汪德嘉
分析師:王劍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