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煙臺市萊山區創新三種校際合作模式,促進萊山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
【政公網】
欄目:山東政企信息
發表時間:2024-12-16 22:50
|
|
|
摘要:北京時間2024年12月16日(農歷2024年11月16日),星期一訊:創新三種校際合作模式,促進萊山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為促進校際優質均衡發展,萊山區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改革,創新推行“教育集團、教育聯盟、教育共同體”三種模式,通過教育理念融合、教師有序流動、教育資源共享、教學設施共用等策略,推動區域學校優勢互補和發展互促,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推廣。…
|
北京時間2024年12月16日(農歷2024年11月16日),星期一訊:創新三種校際合作模式,促進萊山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為促進校際優質均衡發展,萊山區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改革,創新推行“教育集團、教育聯盟、教育共同體”三種模式,通過教育理念融合、教師有序流動、教育資源共享、教學設施共用等策略,推動區域學校優勢互補和發展互促,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推廣。目前,全區共成立教育集團3個、教育聯盟7個、教育共同體4個,中小學參與集團化辦學比例達100%,萊山區被認定為第一批“煙臺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
構建教育集團
采取“名校+新校”模式
破解優質教育資源“難復制”問題
一是推進集團命名“品牌化”,促進家校認同。教育集團實施教育資源的深度整合與共享,通過“名校+新校”命名機制,有效提升實驗小學萬光校區、煙臺大學附屬小學翡翠校區、魯東大學萊山實驗中學金灘校區的社會信任度和滿意率,讓家長感受“一樣的教育,同樣的精彩”。二是實行集團管理“一體化”,優化資源配置。實施集團總校長領導下的統一管理架構,采取“一個校長引領、一套班子協同”的高效管理模式,確保在發展規劃、文化建設、師資調配、教學教研等關鍵環節上,實現全面統籌與深度融合。從本部校區選派骨干教師入駐新校,教學設施全面對標本部,教學模式與管理機制統一規范,確保教學質量與本部校區同頻共振,實現教育資源無差別配置。三是推行集團考核“差異化”,激發內在活力。將整個集團納入年度綜合考核體系,結合集團化辦學的實際需求和年度重點任務,科學設置個性化、差異化的考核指標,全面、客觀評估集團辦學成效,激發各校區間的良性競爭與協同合作,共同推動教育集團向更高水平發展。
構建教育聯盟
采用“強校+弱校”的模式
破解優質教育資源“難共享”問題
一是學校參與“全域化”。加強對地域偏遠、規模較小學校的支持引領,綜合考量24所學校(含校區)地理位置、辦學水平等因素,全部納入7個教育聯盟之中。同時,從煙臺大學附屬小學、實驗小學等學校中抽調業務骨干補充到“弱校”,助其高點起步、快速發展。二是教學研究“先行化”。依托7個教育聯盟,分別成立7個片區教研中心,構建“區教研室—片區教研中心—學校”三級教研體系,通過同課異構、課例研討、教學大比武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實現教研工作上下貫通和橫向聯合,每學期累計開展片區教研300余場。三是教師培養“優質化”。依托聯盟中的骨干學校,進行青年教師委托培養,通過開展“青藍工程”、“影子培訓”、師徒結對幫扶等活動,培養培訓青年教師400余人,7名教師在省、市級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獲“一等獎”。
構建教育共同體
采取“項目+學校”模式
破解學校優勢資源“難聚合”問題
一是區域發展“項目化”。教育共同體以精準定位的“項目”為核心驅動力,有效打破校際界限,踐行“集中優勢,協同攻堅”的理念,促進各校在共同研究、資源共享、成果共創中共同進步,確保每一所學校都能從區域整體發展中受益。二是創新發展“規模化”。教育共同體通過多校聯動、集思廣益,有效解決單一學校力量有限的問題。以“智慧課堂”項目為例,院格莊中學、萊山第一初級中學、魯東大學萊山實驗中學濱海校區等多所學校攜手共建,有力推動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顯著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三是師資配置“集中化”。依托教育共同體,匯聚區域內頂尖教育人才,形成強大師資合力,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和教師個人素養的總體飛躍。近年來,依托30余個特色教師成長工作室,搭建多元化的教師學習、交流與成長平臺,助力300余名教師被評為區級以上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及培養人選。
(來源:山東省煙臺市“萊山教體發布”微信公眾號)
|
|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