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數千年來,白酒作為中國傳統社交文化的一部分,在國人的精神世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關于白酒的佳話、傳說,從夏禹時期的酒祖儀狄,到漢代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再到詩仙酒圣李白,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而進入新千年后,中國的白酒行業,也歷經了一段堪稱曲折的發展時期。
一、頂峰遭遇寒潮歷經轉型陣痛
…
|
數千年來,白酒作為中國傳統社交文化的一部分,在國人的精神世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關于白酒的佳話、傳說,從夏禹時期的酒祖儀狄,到漢代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再到詩仙酒圣李白,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而進入新千年后,中國的白酒行業,也歷經了一段堪稱曲折的發展時期。
一、 頂峰遭遇寒潮 歷經轉型陣痛
從2005年開始,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白酒行業的需求呈現出急劇上升的趨勢。據統計,到2012年時,白酒行業的復合增長超過17%,總產量也逐年攀升,突破了1200萬千升的大關。這一時期,白酒市場呈現出需求和供給兩旺的氣象。
而2012年之后,隨著限制三公消費的政策及舉措落地,政商宴請需求的減少,白酒行業的產能過剩、庫存積壓等風險開始暴露,整個行業也進入了調整期,到2016年,雖然我國白酒總產量達到了歷史新高的1358萬千升,但整個行業野蠻生長的時期已經結束。
近年來,白酒行業內的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以及總產量都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加速出清的過程,目前白酒行業已經進入了品牌化競爭,高端酒銷量增長的階段。
從數據統計上可以看出:2014年到2019年的這段時間內,我國規模以上的白酒企業的總營收基本停滯,但總利潤率卻不斷增長,達到近15%。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高端酒的需求增長。
2021年,《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發布,意見中也明確提出——“白酒行業預計到2025年將實現銷售收入年均遞增10.2%、利潤年均遞增11.2%”。這說明:在我國消費升級的浪潮中,高端白酒的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二、 強中選優 后疫情時代的曙光
中國的白酒,按照其香型,可大致分為: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米香型以及其他香型五個大類。而從市場需求來看,濃香型無疑是最廣受消費者歡迎的白酒類型。在濃香型的這條賽道中,既有五糧液、瀘州老窖、國窖1573這種建國前便存在的“老牌勁旅”,也有像蜀地紅、今世緣這類的實力新銳,競爭可謂是激烈至極。
而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白酒廠商,近年來都不約而同地意識到了——在消費升級的大勢之下,專注中高端,提升品牌力,賦予白酒全新的文化甚至金融的屬性,才是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
具體如何做到這一點,各家企業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比如貴州茅臺,其品牌效應早已出圈。在房地產遇冷、股市不振的疫情時期,一度被網友們戲稱為“中國最保值的理財產品”。
再比如瀘州老窖,這些年來在跨界宣傳方面也是動作不斷。從簽約澳網,到贊助中國國家隊,傳統的白酒企業正在以更加年輕、時尚的形象,出現在人們文化、體育生活的各個角落。
另外,像蜀地紅這樣的高端白酒新貴,則是專注于融合古今,科技與文化并行,將自身“百年窖池,陳年糟泥”、“十斤好原漿,一斤蜀地紅”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以上這些做法,在如今的白酒行業內上可以說是極具代表性的。在普遍“價升量跌”的態勢下,市場之所以還對白酒行業保持樂觀期待,正是因為在頭部企業的帶領下,真正有意愿做出中國好酒、世界好酒的企業正逐漸大浪淘沙,浮出水面。
2022年,《關于加強中國酒業新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出臺,與2021年的行業發展指導意見不同,這次的文件中,更加強調了關于構建“中國酒業文化理念體系”的概念——這可以說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信號了。
后疫情時代,中國的消費升級之路不會中斷,白酒行業強中選優、不斷創新的趨勢也不會改變。旭日初升,未來已來。我們可以預見,將來的中國高端白酒市場,必將是精品化、風格化的玩家的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