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中國地理標志產業促進博覽會在石家莊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吸引了10個國家及國內19個?。ㄗ灾螀^)的約200家企業參展,展出了300余款地理標志產品。作為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特產和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產品,武都花椒、武都油橄欖精彩亮相博覽會,受到國內外客商和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
武都是享譽國內外的“花椒之鄉”“橄欖油之鄉”,目前有武…
|
日前,中國地理標志產業促進博覽會在石家莊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吸引了10個國家及國內19個?。ㄗ灾螀^)的約200家企業參展,展出了300余款地理標志產品。作為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特產和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產品,武都花椒、武都油橄欖精彩亮相博覽會,受到國內外客商和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
武都是享譽國內外的“花椒之鄉”“橄欖油之鄉”,目前有武都花椒、武都油橄欖兩個獲得“兩部委雙認證”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前全區已建成萬畝花椒基地8處,千畝花椒示范基地108個,花椒基地面積穩定在100萬畝,掛果面積70萬畝。2023年實現總產量7000萬斤、綜合產值37億元以上,穩居全國花椒主產縣(區)“面積第一,產量第一,品質第一,農民收入第一”的地位。油橄欖產業面積達到63.58萬畝,2023-2024榨季,油橄欖鮮果產量5萬噸,生產特級初榨油7500噸,綜合產值達37.22億元,基地面積、鮮果產量、初榨油產量和經濟效益均居全國第一。
在武都花椒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產業蓬勃發展背后,是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關于知識產權方面的重要決策部署和加快推進甘肅武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建設工作的真實寫照。
有序保障:建立健全組織體系
2021年9月,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甘肅武都)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籌建,武都區人民政府專門制定《甘肅武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成立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明確了組織機構、厘清了具體工作責任和各部門工作職責。
領導小組堅持“高標準建設、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原則,統籌推動“示范區”建設的政策制度、工作體系、專項保護、社會宣傳、品牌培育等系列工作。
該區出臺《隴南市武都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獎補辦法》《隴南市武都區地理標志保護和運用的實施意見》《武都花椒武都油橄欖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試行)》等政策配套文件,為“示范區”籌建提供了制度保障。今年以來,隴南市還相繼發布了《隴南市人民政府 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戰略合作協議》實施方案等政策,進一步加大了對“示范區”建設的支持力度。
武都“示范區”建設也形成了工作責任清晰、配套政策全面、多級聯動賦能的良好局面。
在今年6月,武都召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工作推進會要求,各相關單位要精心謀劃思考,用活用好地理標志資源;抓好工作落實,確?!笆痉秴^”創建各項指標任務高質量完成。
有力保護:地標品牌成色更足
作為地域特色鮮明的代表性產品,“武都油橄欖”“武都花椒”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入第一批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重點聯系指導名錄。近年來,當地深入落實知識產權強市戰略,不斷拓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價值鏈。
據了解,為推進“示范區”建設、做好地標產品的保護工作,武都從生產和監管兩端發力,落實生產責任制和部門主體責任制。
一方面,當地不斷規范標準生產確保地標產品品質。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該區各部門積極發揮工作職責,督促企業經營者嚴格落實第一生產責任,確保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并聘請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組織種植戶科學栽培,開展了科技研發、精深加工、產品包裝,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和土地資源利用率。在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油橄欖、花椒產品多次實施的質量抽檢中,抽檢批次合格率達100%。
另一方面,不斷加碼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重點工作。在規范方面,執法人員重點查看生產加工企業、合作社等是否規范加貼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或證明商標;在產品質量方面,重點檢查了是否存在摻假使假現象,是否定期開展產品檢驗,是否建立臺賬化管理制度,堅決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在標準推廣方面,按照“有標采標,無標貫標”的原則,指導企業規范包裝,嚴格落實標準備案,助力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
示范區籌建工作開展以來,領導小組定期開展了地理標志保護專項檢查行動,全面規范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使用,強化用標管理,先后為18家用標企業免費提供60萬枚可溯源專用標志。同時,累計組織開展了地理標志保護專項培訓3場次,100%覆蓋用標企業,為培養地理標志保護專業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有效保量:實踐“地標+”武都模式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武都區在“示范區”建設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立足“地標”做文章,形成了以“地標+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為特色的武都模式。同時,地理標志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力、影響力也明顯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武都模式在算好經濟賬的同時也兼顧了社會效益賬和生態效益賬。
目前,武都共有地理標志用標企業65家,其中武都花椒地理標志用標企業為50家,武都油橄欖地理標志用標企業為15家,據甘肅省發布的監測數據,該省示范區內地理標志產品價格較普通產品市場價格平均提高了20%,示范區內地理標志產品銷售收入占農民家庭經濟總收入的30%,地理標志產品質量特色更加突出,區域特色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
從當地具體情況來看,武都堅持以地標品牌培育帶動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堅持線上銷售、線下引流,不斷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打通銷售終端市場,真正把資源優勢轉變成競爭優勢、品牌優勢。
目前,武都區花椒種植覆蓋37個鄉鎮650個村,當地花椒企業與相關高校、科研院所聯合,研究開發了花椒粉、花椒精油、洗手液等系列產品。為進一步拓展花椒銷路,武都區通過成立花椒協會、建設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依托專業合作社、加大互聯網銷售力度、開展直播帶貨活動等手段,全面拓寬了花椒銷售渠道。在8月舉行的2024年中國·隴南·武都花椒產銷對接暨新華·中國(武都)花椒價格指數發布會上,該區26家花椒企業與外商共簽訂花椒購銷合同97份,合同總量達9811噸、合同金額達7.8488億元。
同時,武都油橄欖產業也惠及當地28個鄉鎮21萬余名民眾,其中,當地還培育了隴南祥宇油橄欖公司(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加工企業16家。為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武都區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油橄欖研究所,組建了3個油橄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出初榨橄欖油、餐用橄欖果、橄欖保健品、橄欖護膚品等十大類80多種產品。近年來,當地油橄欖的收購價也逐步走高。據相關人士介紹,此前幾年每公斤的價格不過3元、5元,去年已漲到7元,有效助力種植農戶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武都區在白龍江、北峪河等流域建成百公里高標準油橄欖林帶,使荒山荒坡披上綠裝,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和地表徑流,為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起到了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