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富國之源。但是據了解,全球工業自動化行業的競爭十分激烈,國外工業自動化設備、工業自動化產品全球制造巨頭仍然把控著許多國內上游產品供應市場,我國工業自動化技術還高度依賴進口。
通過自主研發構建自主信息技術體系才是我國信息產業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在科技強國背景下,中央處理器(CPU)作為數字化時…
|
工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富國之源。但是據了解,全球工業自動化行業的競爭十分激烈,國外工業自動化設備、工業自動化產品全球制造巨頭仍然把控著許多國內上游產品供應市場,我國工業自動化技術還高度依賴進口。
通過自主研發構建自主信息技術體系才是我國信息產業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在科技強國背景下,中央處理器(CPU)作為數字化時代的基石,引進國外技術難以根本改變信息產業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
以工控系統為例,工控系統已經成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中樞神經",但是工控系統更多地使用通用協議和軟硬件,呈開放式與互聯網相連接,大量的工業數據開始流動,使工控系統的安全隱患大大增加,一旦工控系統出現問題,將對生產、智造、建設造成重大影響。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十三五”以來,國家大力提倡工業技術的國產化,加大了對國產軟硬件技術及產品的支持力度。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看來,近年來,隨著我國自主研發能力和水平的顯著提升,工業領域大規模的國產自主技術替代正當其時。
相較于德、美、日的工業數字化模型,我國的工業基礎和企業情況不同,無法直接套用。在工業基礎設施(IPC/Server、控制器、通信、安全設備等)、工業軟件(編譯器、OS、仿真工具、設計軟件、周期管理等)、工業協議、工業標準等方面,中國的基礎還較薄弱,多數企業無數據架構理念。
而工業系統多數還壟斷在西門子、倍福、霍尼韋爾、橫河等國外巨頭手中,這比辦公用的PC/Server采用國外芯片更加可怕。總而言之,自主工業數字生態應建立在自主軟、硬件之上,才是長遠發展之道。
解決工控安全問題,必須從芯片安全做起。龍芯中科推出了龍芯指令系統LoongArch(龍架構),可為我國自主工業生態提供"根"技術,為工業發展提供自主、安全、可控的底層基座。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表示,與國內多數CPU設計企業主要依靠境外先進工藝提升性能不同,龍芯中科完全基于自主工藝。目前,龍架構正成為與X86/ARM并列的頂層開源生態系統,得到國際開源軟件界廣泛認可與支持。
“要實現制造強國戰略必須掌握自主核心技術,龍芯推出自主指令系統‘龍架構’作為工業關鍵基礎設施的核心底座,打破國外巨頭的工業‘壟斷’,與工業OS、工業關鍵軟件中間件、數據庫、各類工具軟件、行業軟件一起,構建中國獨立、自主、完整的工業軟、硬件生態體系。”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杜安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龍架構”作為工業關鍵基礎設施的核心底座,打破國外巨頭的工業“壟斷”,建立自主工業生態。與工業OS、工業關鍵軟件中間件、數據庫、各類工具軟件、行業應用軟件一起,構建完整的工業自主軟、硬件生態,并且與解決方案合作伙伴一起,開展基于IT與OT技術的融合產品開發。未來還將實現應用場景驅動、企業數據驅動,服務用戶與解決方案商,建造和提供“從芯片到軟件”的一體化服務平臺。
據了解,龍芯在多層面推動自主化在工業領域落地,各類芯片產品已經在工業領域廣泛應用,在典型工業場景中,包括能源、交通、智能制造、工業控制等多領域多層面推動自主化應用。
如龍芯CPU在火電、水電、風電等發電系統中已經開始應用;在輸變電、配電領域實現了批量應用。與各大能源企業合作,在PLC、DCS、儀控終端、數據終端等實現自主化替換。
智慧油田建設離不開油氣物聯網的數據互聯互通。龍芯系列CPU為油田RTU/DTU等數據采集、邊緣服務器等設備提供自主算力,提升邊緣計算和分析能力,協助實現前端節點現場數據的采集、在線分析、傳輸、處理能力。
龍芯CPU在交通等領域已經開展了自主化研發、試點工作,在多場景中開始應用。如車載設備、ATO自動駕駛系統、ETC系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