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留住“鄉愁”是振興鄉村的根基 |
【政公網】
欄目:陜西政企信息
發表時間:2023-07-26 16:05
|
|
|
摘要:當前,正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期,“三農”的發展現狀令人欣慰,但也有不盡人意之處,鄉村常住人口整體還偏于老齡化,農業地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等,人們的“鄉愁”該如何安放?這就需要我們留住“鄉愁”,助力鄉村振興。
鄉愁,是一種獨特的風景,是產業旺和生態美的有機結合。鄉愁是“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鄉村豐收與寂靜的田園景象。人們安居樂業,…
|
當前,正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期,“三農”的發展現狀令人欣慰,但也有不盡人意之處,鄉村常住人口整體還偏于老齡化,農業地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等,人們的“鄉愁”該如何安放?這就需要我們留住“鄉愁”,助力鄉村振興。
鄉愁,是一種獨特的風景,是產業旺和生態美的有機結合。鄉愁是“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鄉村豐收與寂靜的田園景象。人們安居樂業,夏日傍晚,鄰居三五圍坐,迎著習習涼風,吃著農家便飯,聊著今年的收成,聽著稻田里此起彼伏的蛙叫聲,此情此景,怎能不叫人心動?鄉愁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生態美,家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讓鄉愁變得具象而濃烈,深藏在內心最柔和、溫暖的地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形成兩者相輔相成、和諧共贏的局面。自然的東西最能深入人心、讓人受益,這需要鄉村治理有效、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與守護。
鄉愁,是一種濃濃的人情,是鄉風文明與組織振興的長久積淀。鄉愁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濃厚情感,為了學業或者工作,人們要暫時告別家鄉、親人,可無論身在何處,可貴的親情、鄉情是割舍不斷的;鄉愁是“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的待客之道,樸實、勤勞的鄉親總會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熱情招待客人;鄉愁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獨特情感,是鐘情于家鄉風貌和故人才有的別樣感受。家鄉人的酸甜苦辣總是牽動著我們的喜怒哀樂。這些情感是良好家風、鄉風文明的集中體現,也是農村基層黨組織長期不斷優化、正確引領的成果。
鄉愁,更是一種無形的動力,是振興人才的歸屬之地。鄉愁如拉動風箏的線,不論游子走哪,總是牽動著人們的心。“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這是作家艾青的鄉愁,也是每一個熱愛祖國、家鄉,不忘本的國人應該具有的鄉愁。正因為如此,我們的“鄉愁”便不再是“愁”,而是轉化為無形的動力。它讓許多學有所成、業有所得、心有所屬的歸鄉人帶著科學技術、鼓鼓錢包、滿腔的熱忱積極投身于建設鄉村、發展鄉村、美化鄉村的工作當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從內在聯系上看,鄉村振興本身潛藏著鄉愁,是鄉愁的具體表現,而鄉愁又助推著鄉村振興,二者是辯證的有機整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說到底,鄉愁是鄉村的靈魂,是中國人的血脈,是民族的根基。處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新時代,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將會在鄉愁的滋養下煥發出新的活力與魅力,譜寫出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作者:張丹
|
|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