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樹火腿品牌顯抱團發展“五度” |
【政公網】
欄目:云南政企信息
發表時間:2023-04-02 19:43
|
|
|
摘要:北京時間2023年4月2日(農歷2023年閏2月12日),星期日,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樹火腿品牌顯抱團發展“五度”。
近年來,龍陵縣依托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充分挖掘藏在民間的“龍陵味道”,不斷激活農特產品優勢,全力推進黨組織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彰顯特色、產銷融合和聯農帶農等方面下功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和產業優勢,延長升級農特產品…
|
北京時間2023年4月2日(農歷2023年閏2月12日),星期日,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樹火腿品牌顯抱團發展“五度”。
近年來,龍陵縣依托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充分挖掘藏在民間的“龍陵味道”,不斷激活農特產品優勢,全力推進黨組織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彰顯特色、產銷融合和聯農帶農等方面下功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和產業優勢,延長升級農特產品產業鏈,打造鄉村“綠色食品牌”,把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碧寨鄉“天寧火腿”是“龍陵味道”中頗具特色的一道佳肴,碧寨鄉坡頭村祖祖輩輩腌制火腿的傳統技藝歷史悠久、遠負盛名。近年來,碧寨鄉充分發揮黨組織優勢,深挖本土特色資源,筑巢引鳳興辦火腿廠,以規模化生產帶動火腿產業發展,帶農促農增收,讓藏在深山的美味“香”出“五度”。
創新模式,加強合作廣度。火腿產業要發展,群眾要增收,“單打獨斗”已無法適應發展需求。面對“人散、量散、資金散、不成規模”等發展問題,碧寨鄉立足產業發展實際,發揮組織優勢,主動對接市場,引進資金技術,通過成立合作社,逐步鋪開產、供、銷為一體的合作路子,破解帶農促農增收的難題。坡頭村黨總支主動向外考察學習,通過“走出去”,把資金項目“請進來”,借助火腿品牌優勢,由黨總支領辦專業合作社,興辦火腿廠,積極探索火腿產業“黨總支+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讓火腿產業先“活”起來,再把合作社與農戶積極性調動起來,在黨組織引領調動下,變零星產業為規模產業,把火腿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
主動作為,彰顯干部亮度。為解決火腿廠建設無資金、無項目,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原材料采購受阻等難題,碧寨鄉積極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一會一議一統一”分析研討、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協同推進。通過整合石斛楓斗加工廠閑置的一半庫房,改建成廠房,盤活沉睡資源。通過黨員帶頭先行先試、加強思想引導、積極宣傳政策,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逐步形成共同參與、一起發展、協同推進的美好場景。如今,火腿廠從無到有,700多平方米的廠房已經掛滿火腿,香味濃郁,“香”出了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亮度。
助農增收,激發群眾熱度。碧寨鄉“黨組織+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優勢逐步顯現,通過完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不僅帶動了產業發展,更提高了群眾收入。合作社與農戶綁,通過高于市場價每斤2元的價格向農戶收購火腿,單只火腿能讓群眾獲得50元至60元收益,累計帶動7個村430戶農戶增收;合作社與公司綁,通過收購豬腿,帶動鮮腿收購的村(社區)合作社獲得每個鮮腿100元的服務費,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同時,合作社配合企業接收訂單售賣產品,實現火腿廠增益。在雙綁機制的帶動下,群眾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發展的信心越來越足,火腿產業正向著規模化產業發展。
文化交融,增加餐桌溫度。天寧火腿肉質豐腴、色澤胭紅、清香醇厚,無論是炒著吃、煎著吃、烀著吃,都是餐桌上的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常被用來招待貴客或作為走親串友的“伴手禮”。天寧火腿的高品質,一方面得益于手藝人對腌漬技術的把控,火腿廠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火腿的腌制、晾曬、管理等環節進行嚴密把關,每個環節都彰顯著手藝人的“匠心”。另一方面得益于鄉村里濃厚的人情味,所有收購的火腿都來自農民辛勤喂養的生態豬,火腿廠從建設到運營注入了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和村民的艱辛付出,飽含黨員干部群眾的溫情。
擦亮名牌,提高發展高度。2022年,火腿廠共腌制、晾曬1050只火腿,銷售額達100萬元以上,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30萬元以上。碧寨鄉立足于生豬存欄3.9萬頭的優勢,帶領全鄉12個村(社區)在火腿產業上持續發力,2023年預計擴建火腿廠房1300余平方米,晾曬火腿3000余只。下一步,依靠“碧寨”“碧寨味道”商標,以打造“綠色食品牌”為主攻方向,結合火腿的品牌優勢,規范產銷模式,進一步提升火腿品牌知名度。天寧火腿廠在探索發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在全縣產業發展、黨組織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工作中做出表率。
龍陵縣帶領各級黨組織因地制宜、盤活資源、發揮優勢,探索發展模式、理順機制、建章立制。目前,在“黨組織+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中初見成效,各級黨組織積極主動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組織群眾融入發展,主動對接市場信息、銷售渠道和技術提升,形成了三方聯動機制,走出一條集體經濟和農戶“雙增收”的致富路,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來源: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人民政府)
|
|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