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安多交警:風雪唐古拉他們忠誠守“天路” |
【政公網】
欄目:西藏政企信息
發表時間:2023-04-01 21:11
|
|
|
摘要:北京時間2023年4月1日(農歷2023年閏2月11日),星期日訊: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安多交警:風雪唐古拉他們忠誠守“天路”。
【黨的二十大精神在警營】
“趕緊過去!前面有車輛在閃燈!”“快醒醒,老鄉!”
1月19日10時,藏北安多,艷陽高照下的唐古拉山白雪皚皚,國道109線小唐古拉山路段更是寒風呼嘯。一輛小轎車停在路邊,車后方沒有放置任何警…
|
北京時間2023年4月1日(農歷2023年閏2月11日),星期日訊: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安多交警:風雪唐古拉他們忠誠守“天路”。
【黨的二十大精神在警營】
“趕緊過去!前面有車輛在閃燈!”“快醒醒,老鄉!”
1月19日10時,藏北安多,艷陽高照下的唐古拉山白雪皚皚,國道109線小唐古拉山路段更是寒風呼嘯。一輛小轎車停在路邊,車后方沒有放置任何警示標志。見此情景,西藏自治區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北線巡邏小組組長多卡江才和輔警莫薩、吉美扎堆快速駕駛警車靠過去,成功救助了因高原反應已癱靠在車內、意識模糊的駕駛人范先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人民”二字格外鮮明醒目,力重千鈞。創新巡邏預警機制、完善聯動救助制度、練就過硬救援本領,在國道109線181公里的風雪唐古拉路段,全國“公安楷模”、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把“人民至上”轉化成一個個為民服務的具體實踐,用實際行動全力守護著雪域高原國道109線。
“吹哨”預警,贏得事故處置先機
作為西藏陸路交通的大動脈,國道109線承擔著進藏70%的物資和30%的人員運輸,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多攝氏度,7級以上大風天年均200余天。駕車行駛在這一路段,最擔心什么?車輛缺油、爆胎、打不著火,還是遭遇暴雪、擁堵、缺氧、缺衣少食?“其實,大家最擔心的還是得不到及時救助。”安多縣公安局副政委李凱說,畢竟181公里的路段,高寒缺氧,人煙稀少,通訊信號又比較弱。在這樣的環境下,遇到困難及時看到民警出現比什么都重要,而這就需要及時“吹哨”預警,第一時間發現警情。
“哨子”如何“吹”,考驗著安多交警的智慧。
起初,安多縣公安局在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設立了我國海拔最高的交警執勤點。這里車輛擁堵和人員高反現象時常發生,派駐民警值守預警,能夠第一時間疏堵保暢、幫扶救援。然而,一旦其他路段出現警情,僅靠一個執勤點便有些“遠水解不了近渴”。
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在實踐中創新,以安多縣城為中心,成立南北線兩個巡邏組,北至唐古拉山口,南至與那曲市色尼區交界處,全程181公里,24小時不間斷開展巡邏。遇有惡劣天氣發現路邊有停靠車輛等情況,實行首接負責制“吹哨”預警,一“哨”直通縣公安局指揮中心。
“遇上節假日出行高峰和惡劣天氣,我們會增加巡邏小組,加大巡邏密度。要是遇上極端天氣,安多縣公安局全體民警輔警全部上路支援。”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教導員旺加說,“吹哨”預警賦予民警“吹哨”權,縣公安局指揮中心“有哨必接”,迅速派出警力增援,為事故處理和搶險救援贏得先機。今年以來,南北線巡邏組已及時發現并成功救助受困群眾10余次。
完善機制,提升協同作戰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在具體實踐中,就要有落細、落小、落實的舉措。
李凱告訴記者,大隊警力有限,近200公里的路,總會有百密一疏、巡邏不到的地方。只有聯合更多部門“吹哨”預警、共同救援,才能保證這條生命線的平安暢通。
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第一時間與公路養護部門溝通銜接,聯合制定了《安多縣公安局唐古拉山除雪保通服務群眾工作制度》,各公路養護部門均指定了惡劣天氣道路交通預警“吹哨人”。為使預警更加科學精準,他們又聯合氣象局制定了《安多縣公安局氣象局惡劣天氣實時預警機制》。為了縮短救援時間,安多縣公安局與縣人民醫院、消防大隊聯合制定的有關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的機制制度也相繼出臺。實踐證明,這些創新舉措發揮了重要作用。
2月13日,一輛重型半掛牽引車在安多縣境內失聯。接到警情后,正在執行巡邏任務的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北線巡邏小組組長旦增塔欽帶領輔警大拉地、次仁塔杰,沿109國道快速梳理排查,很快發現該車輛。令人擔心的是,車門被反鎖,駕駛員平躺在車內已陷入昏迷。巡邏小組迅速上報縣公安局指揮中心,立即啟動警醫聯動應急處置工作,并第一時間強行破窗進入車內,為駕駛員提供氧氣進行先期救治。后經安多縣人民醫院全力搶救,最終駕駛員轉危為安。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先后發布預警信息560余條,成功救助被困車輛2000余輛次、救助高反人員280余名,鏟雪除冰500余公里、疏導車輛5.8萬余輛次。
忠誠盡職,練就過硬業務本領
高寒缺氧、凍土廣布,在安多,除了正常的道路交通執法執勤工作,特殊的環境賦予了安多交警更多的使命,也催生出更加過硬的本領。
“我們掌握了駕駛裝載機、重型半掛車技術,維修車輛技術,還自主研發了簡易防滑鏈……”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秩序中隊中隊長、二級警長達娃云旦說,通過以老帶新、崗位輪訓、實戰培訓等方式,安多交警在實踐中練就了高海拔路段搶險救援的“十八般武藝”。
格桑仁青是隊中唯一一個持有A2駕駛證的交警,他能嫻熟駕駛裝載機,累計清除200余公里路段的積雪結冰,幫助車輛脫困170余次。輔警大拉地修車技術精湛,累計維修故障車140余輛,經他維修,一輛輛重型半掛車重新馳騁唐古拉山,他獲得群眾贈送的錦旗20余面。
吸著最少的氧,護著一路的人。在執勤現場、路面巡邏中,在受困車輛的車輪下、駕駛室、車頂上,在與時間賽跑救助高反群眾的路途中,安多交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一個個服務群眾的具體實踐。
近年來,交警大隊先后有1名輔警因公犧牲,多名民警輔警暈倒在執勤崗位上,幾乎所有民警輔警都患有痛風、高血壓、關節炎、高原紅細胞增多癥和心臟肥大等疾病。
“我們將始終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秉持‘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干什么’的服務宗旨,努力構建系統高效、反應敏捷、群眾滿意的交通管理服務體系,全力守護囯道109線這條雪域高原忠誠路、經濟發展快速路、服務群眾暖心路、民族團結幸福路。”旺加說。
短評
警徽在雪域高原熠熠生輝
(趙曉淵)
安多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駐守在我國海拔最高的交警執勤點,這里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的一半,常年風雪交加,氣溫最低時達零下40攝氏度以下。
是什么支撐他們堅守在這里?
因為他們牢記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
駐守“風雪倉庫”是對身體和心理極限的雙重挑戰,每一次救援都是一場生死博弈。吸著最少的氧、站著最苦的崗,安多交警只為了心中最樸素也最崇高的信念:守護好這一路的人。在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唐古拉山,這里沒有樹,但安多交警就像“生命禁區”的一棵大樹,把根深深扎在了凍土層里,用對黨忠誠的熱度和為民服務的溫度滋養根系,不斷延綿生長,枝繁葉茂,為群眾遮風擋雨。
2017年以來,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成功救助被困車輛2000余輛次、救助高原反應人員280余名,鏟雪除冰500余公里、疏導車輛5.8萬余輛次……蒼茫高原,安多交警忠誠履職,堅守“天路”。一個個堅守的身影,匯聚成一幅幅初心不改的最美畫卷。
(來源: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安多縣人民政府)
|
|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