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邊莊村:“紅色精神+綠色生態”賦能鄉村治理 |
【政公網】
欄目:江蘇政企信息
發表時間:2023-02-14 20:47
|
|
|
摘要:北京時間2023年2月14日(農歷2023年1月24日),星期二,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邊莊村:“紅色精神+綠色生態”賦能鄉村治理。
2月10日上午,在屺亭街道邊莊村的紅耕園里,村民賀留娟弓著身子在菜地間穿梭,不一會兒就清除了一大片雜草。臨走前,她從地里拔了些青菜,一把帶回家,一把給鄰居捎去。自去年10月紅耕園建成以來,這片“共享菜園”成了村里的熱鬧地。
…
|
北京時間2023年2月14日(農歷2023年1月24日),星期二,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邊莊村:“紅色精神+綠色生態”賦能鄉村治理。
2月10日上午,在屺亭街道邊莊村的紅耕園里,村民賀留娟弓著身子在菜地間穿梭,不一會兒就清除了一大片雜草。臨走前,她從地里拔了些青菜,一把帶回家,一把給鄰居捎去。自去年10月紅耕園建成以來,這片“共享菜園”成了村里的熱鬧地。
“我們是典型的城郊村,要抓好鄉村治理,就必須推動治理與自理相結合。”邊莊村黨總支書記丁志敏介紹,近年來邊莊村持續探索,致力以“紅色精神+綠色生態”賦能鄉村治理。在該村,有一支“黨旗紅+迷彩綠”志愿者隊伍,積極參與村莊建設。去年,村里對未拆遷區域的12個村民小組集中進行污水納管,這支隊伍深度參與,深入農戶家中開展工程宣傳、完善相關信息,形成“一村一圖一戶一表”的基礎信息庫,成功為375戶農戶實施納管,鋪設主管道5000多米,為美麗鄉村建設助力加碼。
在不斷發揮黨員引領作用的同時,邊莊村又思考著如何營造“處處是課堂、時時受教育”的紅色氛圍,讓更多村民積極主動參與村莊建設,為鄉村增添更多綠意。建設紅耕園,就是創新嘗試之一。村委會通過在村里核心區域流轉4畝土地,將紅色精神與農耕文化有機結合,建起紅耕園。園里既保留了農田的耕作功能,用柵欄圍起“共享菜園”,村民們可自由在此耕種,共享新鮮的蔬菜,又搭建了一組紅色主題的“小景”,建起休閑健身場地,提醒鼓勵新時代農村人不應舍去勞動人民的耕作精神。
眼下,這處村莊新景成了不少村民的好去處,村民李美華就是這里的常客。除了紅耕園,緊鄰的平安橋也是她愛去的地方。“這座古橋在清朝就通過民眾捐款進行了重建,是我們邊莊文化精神的象征。”李美華說,讓她高興的是,去年村里重修古橋碑,請專業人員重摹碑文,還對一旁的通行橋進行修繕出新,新建駁岸650多米,種上綠植,保證了安全通行、提升了周邊環境,也讓“古橋煙雨靈秀邊莊”印刻在每個邊莊人的心里,使大家更愿意參與村莊治理,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村里開展雞棚鴨舍專項拆除行動,村民們也積極配合。截至目前,12個村民小組的300多戶農戶已基本配合拆除。平日里,村民們還自發成為環境“巡查員”。不久前,村委會就接到村民反映,一些公共花卉盆栽被凍蔫了,希望能安排更換。村民齊參與,推動村莊環境大提升。“春節期間女兒、女婿從南京回來,一看家鄉變化好大,拍了不少視頻發在微信朋友圈、抖音,收獲了很多點贊,還有人說想來村里看看呢!”村民方祥仙笑著說,隨著邊莊村獲評“2022年度宜興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合示范村”,大家都很高興,期待參與見證邊莊的更多美麗蛻變。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人民政府)
|
|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