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西南寧市隆安縣培育“小梁送工”就業服務模式服務全縣勞動力 |
【政公網】
欄目:廣西政企信息
發表時間:2023-01-01 19:13
|
|
|
摘要:北京時間2023年1月1日(農歷2022年12月10日),星期日,廣西南寧市隆安縣培育“小梁送工”就業服務模式服務全縣勞動力。
今年以來,隆安縣人社局認真抓好易地搬遷震東集中安置區搬遷群眾就業工作,聯合震東社區持續開展以“社區送單、企業派單、居民接單”為主要內容的“小梁送工”就業服務,截至11月底,累計組織送工295批26652人次,幫助務工群眾…
|
北京時間2023年1月1日(農歷2022年12月10日),星期日,廣西南寧市隆安縣培育“小梁送工”就業服務模式服務全縣勞動力。
今年以來,隆安縣人社局認真抓好易地搬遷震東集中安置區搬遷群眾就業工作,聯合震東社區持續開展以“社區送單、企業派單、居民接單”為主要內容的“小梁送工”就業服務,截至11月底,累計組織送工295批26652人次,幫助務工群眾實現日收入100-300元。“小梁送工”得到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主要媒體多次宣傳報道,獲得全國人大、國家鄉村振興局等上級單位肯定推廣。2022年5月,“小梁送工”就業服務被評為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典型案例;6月在第二屆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業務競賽廣西選拔賽中被評為優秀就業服務項目、成果、案例競賽一等獎;7月榮獲第二屆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業務競賽全國總決賽成果類一等獎。
搭建零工服務平臺規范就業管理
“小梁送工”依托震東社區成立就業服務站,按照“集中力量提供一個崗位”思路,設置企業用工、靈活就業、技能培訓三個服務窗口,為搬遷群眾提供用工發布、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服務。2022年以來,就業服務站累計推薦靈活就業崗位1萬多個,發布企業、農業基地用工信息1.2萬多條。
針對疫情影響下大量搬遷群眾返崗難、就業難現狀,縣人社局專職干部、震東社區“兩委”干部、鄉村振興工作隊員、網格員等成員組成震東社區就業幫扶工作隊,負責與縣城周邊各企業、農業基地負責人對接統計用工需求,重點針對震東集中安置區800多名年齡在50歲左右、進廠難、找工難的不穩定就業人員,實行“鄉鎮—震東社區—小區網格—單元”網格精細化務工幫扶管理,即按照網格分工開展送政策進小區、送崗位進戶、送勞動力進企業(基地)“三送”服務。
為了派單、接單更高效,按照實現“兩建設一便利”目標開發了就業服務APP,將“小梁送工”建設成了有效解決搬遷群眾零散就業和城鄉用工需求問題的零工服務專業平臺,建設成了逐步覆蓋縣城、輻射全縣的民工就業市場,為凡是有勞動能力、有務工需求但無法外出務工的群眾提供了更便捷、更有利的就近就業和送工服務。APP的推廣使用,搭建了一條“企業派單更便捷、居民接單更靈活、社區送單更及時”的勞務信息專業化通道,大大提升了送工服務的效能,就業服務管理也更加規范。目前已有28家企業、236名群眾注冊使用。
建設零工就業市場盤活就業資源
為進一步推動“小梁送工”服務深入拓展,圍繞隆安縣“一園一城一基地”開發建設過程中的人力需求,專門設置了“小梁送工”零工市場,用于服務全縣農民工靈活就業。目前,零工市場以“小梁送工”為載體,成為全縣零工人員集散地、企業靈活用工輸送地,并著力打造成立足隆安,面向全市、全區乃至全國的專業化送工服務站點。
針對縣內大型農業基地臨時性、季節性用工需求數量大的特點,就業幫扶工作隊通過行業部門信息聯動,溝通對接、上門調研核實企業用工需求等方式,收集臨時用工、長期用工情況,為群眾組織提供更多的零工崗位,解決搬遷群眾“找工愁”問題。目前,震東社區已與廣西金福農業、高明農業、潤隆農業等50多家企業、農業基地簽訂用工合作協議,旺季時日用工量超1000人。
與此同時,充分利用轉移就業補貼資金、疫情期間穩崗就業補貼資金、粵桂協作就業幫扶資金等就業扶持專項費用和政策,由零工市場工作人員積極協調基地、企業的技能用工需求,開展“訂單式”“項目制”技能培訓、素質培訓,提升搬遷群眾的崗位適應力,不斷提高就業率。2022年以來,累計培訓搬遷勞動力478人。聯合廣西南寧技師學院開展結對幫扶,累計舉辦以“八桂米粉”、農作物種植為主要內容的技能培訓7期294人。通過適崗培訓,提升人崗匹配精確度,使參加“小梁送工”就業服務的勞動力具備更加過硬的就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實現勞動力就業需求與企業、基地用工需求的共振效應。
多舉措保送工確保供需滿意
就業幫扶工作隊員每天把收集到的園區企業、農業基地用工信息,通過社區宣傳欄、業主微信群、就業服務專用群、就業服務專門APP等渠道第一時間發布,實施“送單”服務,安置區居民可在線上或線下“接單”報名。就業幫扶工作隊員對每天報名情況進行匯總后,與用工單位及時對接反饋,根據當天報名情況租定車輛“點對點”將務工人員接送到企業、基地工作。目前,“小梁送工”每天“點對點”送工基本保持在100-150人左右,務工薪酬當日結算或按月計算,有效滿足搬遷群眾對就業酬勞支付方式的意愿,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積極引導震東集中安置區及縣域內就業工種相對固定的臨時工隊伍向專業化團隊發展,將務工群眾按不同年齡、不同務工技能和家庭情況等進行整合,組建為不同類別的工種小組,并從中推選得力的群眾擔任組長帶隊,協助處理日常出工的對接、組織、協調工作,激發群眾增強內生動力。目前已先后成立了建筑零工組、火龍果基地組、柑果基地組、水果包裝組、水果加工組等8個“專業型務工團隊”。
在此基礎上,開展社區大學生假期實踐活動服務,通過假期前聯系、召開大學生座談會、線上線下組團報名等形式,開設大學生寒假、暑假就業實踐專班,通過“小梁送工”就業服務,每天“點對點”將大學生送到各企業車間、農業基地參加實踐活動。目前,“小梁送工”已累計組織30批次460名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既培養了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增強就業服務建設力量,又能讓大學生領會感悟“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真正內涵。
延伸拓展幫扶模式服務全縣勞動力
我縣積極拓展“小梁送工”就業服務模式向各鄉鎮延伸,大力發揮社會勞務中介組織穩就業促增收的作用,有效緩解了企業用工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難等問題。截至2022年11月底,全縣各鄉鎮中組織有一定規模勞務中介活動(即年內已累計組織100人次以上、務工天數達30天以上)的各類勞務主體有103個,其中:單位(公司)2個、個人101人,累計組織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達94580人次(其中脫貧勞動力15063人次),累計天數10931天,人均務工日收入一般在100-250元之間。僅此項組織活動,全縣已累計促進農村勞動力實現增收1702萬元(以每人每天180元×94580人次測算)。(縣人社局)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隆安縣人民政府)
|
|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