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南省三亞市天涯區:南海之濱春潮涌砥礪奮進繪藍圖 |
【政公網】
欄目:海南政企信息
發表時間:2022-10-30 22:37
|
|
|
摘要:北京時間2022年10月30日(農歷2022年10月6日),星期日,海南省三亞市天涯區:南海之濱春潮涌砥礪奮進繪藍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涯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增動能,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斷提高、城鄉建設日新月異、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南海之濱春潮涌砥礪奮進繪藍圖
天涯區抱前村美麗的鄉村風光。
十…
|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30日(農歷2022年10月6日),星期日,海南省三亞市天涯區:南海之濱春潮涌砥礪奮進繪藍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涯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增動能,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斷提高、城鄉建設日新月異、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南海之濱春潮涌砥礪奮進繪藍圖
天涯區抱前村美麗的鄉村風光。
十載薪火相傳,十年輝煌歷程。
十載風雨兼程,十年砥礪奮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涯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主動擔當,真抓實干、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改革開放縱深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成效明顯、城鄉品質不斷提升、民生福祉不斷增強、政府建設不斷完善,為自貿港建設作出天涯貢獻。
十月的鹿城微風和煦,處處都是旖旎風光,暖陽照耀著天涯大地。天涯區城鄉活躍著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忙碌的身影,處處煥發著蓬勃生機。
1.黨旗引領風帆勁不忘初心再前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涯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工作部署要求,牢固樹立“抓發展必須抓黨建、抓黨建就是抓發展”的工作理念,圍繞中心大局,狠抓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以黨建工作的實際成效促進全區中心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副市長、天涯區委書記黃興武表示,天涯區始終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并發揮統領作用,圍繞三亞“一中心、一城、一區、三重點”布局,深度融入自貿港建設大局,在各項工作的全面推進中提高全體黨員干部的政治能力。
堅持常抓常督,高標準壓實基層黨建責任;堅持精準指導,高質量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堅持問題導向,高效率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堅持重點突破,高要求提升基層社區治理能力;堅持強基固本,高水平打造兩新黨建工作新格局;堅持提質增效,高質量構建黨群服務陣地……
近年來,天涯區實施“陣地提升”工程,全力推進“1+N+X”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建設,實現黨群服務陣地進社區、進商圈、進景區、進灣區等多領域多層級覆蓋,并取得多個創新進展。建成全省第一個候鳥黨建領域的三亞灣黨群服務中心;建成全市第一個特色小鎮天涯小鎮黨群服務站;打造全市首個公安系統的鳳凰派出所黨群服務中心,以“黨建紅”引領“警務藍”,繪就天涯好“警”色;打造建成回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這是在少數民族區域建成的促進宗教和順、民族和睦的黨群服務陣地。截至目前,天涯區揭牌運營及掛牌的黨群服務中心(站)共79個。
2018年起,天涯區牢牢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著力打造一批立得住、推得開、叫得響的特色黨建工作品牌,引領基層治理,形成“黨建網格化城市治理”“抓黨建惠民生”“兩代表聯合接待”三大黨建品牌,解決該區長期以來基層群眾反映較多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加強黨建凝聚人心、服務群眾的作用。今年,天涯區對三大黨建品牌進行提檔升級。“黨建網格化管理”結合“直通聯辦”改革,創新“一網統管、巡辦分離”的網格管理新模式,實現社會治理智能化、科學化、精準化。
天涯區“抓黨建惠民生”活動從最早的村級黨組織、機關黨組織作承諾,擴大到兩新黨組織、大社區黨委、社區大黨委等黨組織共同承諾,在完成承諾事項的同時,進一步整合區域內各單位資源,促進黨建工作、區域發展、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抓黨建惠民生”活動共解決交通、水利、棚改、就業、教育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民生問題近2000項。
督查常抓不懈,堅持以查促改;錄制文明創建倡議書視頻,印制創文宣傳折頁和創文調查問卷,形成全民參與文明創建的熱潮,推動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從6月13日起推出《創文曝光臺》欄目,通過海月廣場大屏幕和精美天涯公眾號每兩周曝光一批不文明行為;開展“創文宣傳進社區活動”,提升了創文的群眾知曉率、參與率;在天涯區各村和部分社區開展每月一期的“道德紅黑榜”公示活動;利用初步建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區)、所(大社區)、站(村社區)三級架構,整合各類專業志愿服務力量,形成“1+8+N”志愿服務體系……今年以來,為助推三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天涯區積極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促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2.高質量推進經濟發展撐起天涯發展“脊梁”
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涯區進一步解放思想,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結合全區實際和發展需求,在探索中開辟新路子,抓改革、促創新,爭當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開拓者。
一組組數據見證天涯區如何抓好發展: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由2016年的163.1億元增至2021年的250.2億元,年均增長9.18%;固定資產投資近5年年均增長7.4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16年的7.88億元增至2021年的18.98億元,年均增長12.48%;近5年全區新增注冊企業2.22萬家,年均增長37.2%。
此外,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壯大,航空航天、衛星遙感、循環經濟等科技企業集聚天涯;現代服務業加速集聚,已有紫金礦業、恒力集團、合聯格力等總部經濟、金融企業紛紛落戶;園區集群效應初步顯現,已有郵輪游艇、京東智谷、梅村物流等7個產業園。
黃興武稱,天涯區坐擁機場、港口兩大樞紐,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海南建設自貿港給該區帶來重大歷史機遇。當前,該區緊緊圍繞“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改革創新,加快城鄉融合,補齊民生短板,高質量推進經濟發展,著力打造自貿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天涯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為群眾提供服務。
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增強鄉村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在黨的扶貧政策引領下,在駐村干部的幫助指導下,我們奮斗出來的。”現年49歲、來自抱前村三吉小組的脫貧戶符進忠如今衣食無憂,回憶起脫貧歷程還是忍不住感慨。
與符進忠一樣,天涯區建檔立卡戶共607戶2746人,于2019年全部脫貧退出,至今未出現返貧情況。從去年10月1日至今年9月30日,天涯區脫貧戶人均純收入已達21553.37元,已完成今年需實現的收入目標20788.25元。
天涯區區長陳瀟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該區在堅持壓茬推進脫貧攻堅的同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抓好“三農”工作的抓手,不斷增強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鞏固脫貧成效,提高脫貧質量,確保全區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均得到全面保障;把農業產業發展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工作來抓,補齊農業全面發展短板,農業發展實現大升級、大提高,為天涯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根本保障。
近年來,天涯區實施產業、就業、教育、健康、危房改造、社會綜合保障、旅游、生態、精神、社會等十大扶貧工程。通過強化產業和就業幫扶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確保全區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均得到全面保障。
天涯區充分發揮熱帶特色高效農業資源優勢,打造臺樓火龍果、黑土哈密瓜等“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產業,開發臺樓村燕窩果等品牌,提升產業組織化程度和農產品美譽度;實施建設天涯區肉鴿養殖產業基地項目、天涯區扎南村綠殼蛋雞養殖產業基地項目、三亞甜瓜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初心蓮池生態園項目等產業項目;發掘、打造、推廣一批屬于浪漫天涯的特色鄉村旅游線路,實現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做大做強鄉村旅游。
天涯區鄉村振興局局長邢益飛稱,該區自2022年起將脫貧攻堅期間的“消費扶貧”拓展為“消費助農”,解決高峰片區五個村農產品銷售難題,拓寬高峰貧困山區村民農產品銷售渠道,提高村民種植養殖積極性,增加村民收入。
天涯區積極進行品牌建設,為配合做好消費助農工作,認定臺樓火龍果、春蕾大米、高峰洪勝山羊、黑土哈密瓜等扶貧產品;以黎族山蘭酒為題材拍攝《山蘭酒》紀錄片,助力特色農產品銷售;新開發臺樓村燕窩果、抱龍白皮生豬等品牌。
4.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精心呵護美麗家園
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100%;國控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城市(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質達標率100%;主要河流水質斷面優良率保持在較高水平;三亞灣、天涯海角、西島等5個濱海旅游區近岸海域所有監測項目全部達到一類海水水質標準;區域土壤監測基礎點低于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土壤環境質量基本穩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涯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發展、環境保護成為普遍自覺,取得了一批標志明顯、群眾認可的生態保護成果。
天涯區四套班子深刻認識到:優越的生態環境是該區乃至全市發展最大的本錢和優勢,一定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將生態文明理念貫穿于參與自貿港建設的全過程,積極探索生態綠色發展的新模式。
在各單位、各村(社區、居)的共同努力下,天涯區積極推進全區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加強秸稈焚燒、垃圾禁燒工作專項整治、道路揚塵和機動車污染整治和煙花爆竹管控,落實三亞市建筑工地揚塵專項治理和餐飲業油煙污染及露天燒烤整治工作;全區完成“小散亂污”類別中小型制造加工企業全面排查工作,監督企業針對排查問題進行整改,推進并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8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利用山體資源大力開展山體植樹造林行動;全區林地總面積50114.4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76.5%,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取得初步成效,臺樓、抱前、文門3個村委會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
天涯區不斷健全海洋環境長效保護機制,協同治理改善河流—海灣生態環境,制定《三亞市天涯區全面推行灣長制實施方案》,將三亞灣、紅塘灣2個海灣劃定為9個責任邊界實施分區管控,并在責任片區設立灣長公示牌。印發《2022年三亞市天涯區灣長制工作要點》,細化灣長制工作任務,強化區級灣長制成員單位工作職責,推進灣長制工作落實。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句話用來描述天涯區恰如其分。藍天白云下,一條條清澈的河流從山村腳下奔流而過;樹林掩映下的房屋錯落有致;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凈凈……隨意走進每個村子的一處院落,仿佛走進一幅恬靜安詳的田園畫卷。
鏡頭轉到城區中心——三亞河畔,碧水潺潺、白鷺翩飛,山、水、城相融,生態風光惹人沉醉。步行于三亞河西路上,感受著宜人美景,市民黃玉香充滿感慨:“三亞保護環境新舉措不斷,生態越來越好,在這里工作、生活真的是一種幸福!”
天涯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給一線抗疫人員送溫暖。
5.擦亮民生幸福底色人民群眾幸福感更強
義務教育鞏固率近100%;搭建市—區—村醫療資源共享平臺,完成21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15分鐘城市健康服務圈、30分鐘鄉村健康服務圈初步形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完成100%……
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涯區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和發展目標,努力補齊民生短板,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更直接、更深切地感受到改革開放和自貿港建設帶來的成果,贏得更多的支持和參與,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近年來,每年財政支出超過80%投向民生領域。
天涯區教育局局長唐慶鑫稱,該區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僅過去5年時間便新建18所幼兒園,增加學位約3900個;“雙減”工作提質增效,全區31所中小學校全部組織開展“5+2”課后服務,解決了家長“接送難”問題,學生參與率達到96.43%;打造“一校一特色”印記,建立足球特色項目學校,開設帆船帆板、黎錦、黎陶、游泳等特色課堂,創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1所、“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3所、“省級規范化學校”6所。
天涯區落實“三保障”,建檔立卡脫貧戶、邊緣易致貧戶、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農村低收入家庭等重點對象住房、飲水安全、就業有保障;率先實現所有自然村“路路通公交”,偏遠山村孩子出行難題得到解決;狠抓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重新鋪設水泥硬板道路和污水管道、統一配置消防設施,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贏得廣大群眾交口稱贊。
黃興武表示,該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融會到工作中,落實到行動上。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扎實推動“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在天涯區落地落實;引導和激勵廣大黨員干部推進“共享共融、開明開放、服務一流、精品魅力、宜居宜業”的新主城區建設,為推動三亞高質量發展,為三亞奮力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新標桿貢獻天涯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黃世烽文/圖)
(來源:海南省三亞市人民政府網)
|
|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