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沿河灣鎮:踔厲奮發跑出沿河灣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
【政公網】
欄目:陜西政企信息
發表時間:2022-10-24 21:48
|
|
|
摘要:北京時間2022年10月24日(農歷2022年9月29日),星期一,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沿河灣鎮:踔厲奮發跑出沿河灣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十年時光,于浩浩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在安塞的發展進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塞經過了撤縣設區這一歷史變革,人民群眾在區委、區政府的帶領下,走出發展新路、打開發展格局、共享發展成果。…
|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24日(農歷2022年9月29日),星期一,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沿河灣鎮:踔厲奮發跑出沿河灣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十年時光,于浩浩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在安塞的發展進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塞經過了撤縣設區這一歷史變革,人民群眾在區委、區政府的帶領下,走出發展新路、打開發展格局、共享發展成果。安塞融媒體中心推出“十年”系列報道,聚焦綜合實力、城鄉建設、改革開放、社會文明、生態環境等方面,全方位、多層次展示我區十年來各鎮街、各行業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創新取得的輝煌成就與寶貴經驗,進一步激勵全區上下積極投身建設魅麗安塞的行動中,奮力譜寫安塞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沿河灣鎮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十年來,堅持黨建引領,以建設“國家級重點鎮”為目標,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真抓實干、創新進取,譜寫出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秋日里的陽光照耀著安塞大地,沿河灣鎮街道兩旁,高樓林立,曾經的“老舊破”房屋變身花園小區,處處綠樹成蔭、步步皆是美景,一個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品質之鎮躍然眼底。對于在沿河灣鎮土生土長的喬繼軍來說,他深深地體會到了沿河灣鎮這十年實實在在的變化。
這十年,沿河灣鎮始終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集中財力和人力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先后實施了8個美麗鄉村建設,學校、醫院等改擴建項目全面完成,城鄉低保、醫保、養老、救助等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障救助體系逐步完善,保障標準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在沿河灣延899井區生產基地當保安的沿河灣村村民韓塞兵告訴記者,他之前常年務工在外,一年也在家里待不了幾天,現在好了,周邊有那么多企業,可以在家門口打工,這樣既可掙到錢,又能顧得上家。
十年來,隨著安塞工業園區的入駐,沿河灣鎮將園區和中心鎮區同步發展,同步建設,實現了“兩區”一體振興。目前,有駐園企業72家,56個建成投產,解決就業500余人,實現了總產值46.44億元。中心鎮區面積由2012年不足2平方公里擴展到目前的3.2平方公里,人口由2012年不足4000人增加到目前的1.2萬人。初步形成了功能互補、區域協調、融合發展的新型城鎮化。
近年來,在發展園區建設和中心鎮建設的同時,沿河灣鎮積極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狠抓特色產業開發,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穩步增長。高家峁村是個拐溝村,以前因為出路不好,村民們只能靠天吃飯,一年也沒有多少收入。如今的高家峁村,山清水秀,村舍整齊,養殖、林果、棚栽三大主導產業蒸蒸日上,農民生活穩定幸福。
高家峁村的畜牧業發展起來了,同時也帶動了全村的農業產業的發展。養殖場產生的農家肥用于蘋果園、大棚土地施肥,農業產生的一些廢棄物又可以制作成飼料,一個循環農業在這個小山村里達到了平衡。
這十年,沿河灣鎮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貧困村摘帽退出的目標要求,全面推行“支部引領、合作社運營、土地流轉、能人大戶帶動”四大扶持模式,累計建成日光溫室大棚4360座,弓棚1200座,發展山地蘋果5.4萬畝,發展各類規模養殖戶151戶,農戶產業覆蓋率80%以上,人均收入由2012年8300元增加到當前的15615元,產業收入占總收入的70%以上。通過一系列有力措施,使廣大群眾在精神上站起來了,在物質上富起來了。
(來源: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人民政府)
|
|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