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隨叫隨到,這件事他做了17年 |
【政公網】
欄目:湖北政企信息
發表時間:2022-04-18 16:22
|
|
|
摘要:北京時間2022年4月18日(農歷2022年3月18日),星期一,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隨叫隨到,這件事他做了17年。
“我不用備注,來電話我就接,有問題,我就去。”
劉裕橋是漢陽區洲頭街道紅建社區的居民,在2021年初正陽物業正式托管洲頭街道老舊社區之前,劉裕橋一人擔起了二院小區的物業工作,歷時17年。
2004年,…
|
北京時間2022年4月18日(農歷2022年3月18日),星期一,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隨叫隨到,這件事他做了17年。
“我不用備注,來電話我就接,有問題,我就去。”
劉裕橋是漢陽區洲頭街道紅建社區的居民,在2021年初正陽物業正式托管洲頭街道老舊社區之前,劉裕橋一人擔起了二院小區的物業工作,歷時17年。
2004年,剛剛下崗的劉裕橋從武昌搬到漢陽區洲頭街道前進村居住。當時的二院小區沒有物業,居民有些急需處理的問題難以快速解決。就在此時,劉裕橋接手了代管二院小區的物業工作。他把自己的手機號公示在二院小區的信息欄里,平時就坐在小區門口的值班室。
2007年的一天,劉裕橋發現獨居在2樓的劉婆婆家的鎖舌斷了,他便找來工具迅速卸鎖開門,又在屋里陪著劉婆婆,直到修鎖師傅裝上新鎖。“后來,劉婆婆家里漏水的水閥、門口樓道的燈,都是找我修的。”劉裕橋說,“獨居老人容易孤單,劉婆婆家只要有事,我就上門。”
作為紅建社區“紅小二”志愿隊的一員,劉裕橋每周還會帶領幾名志愿隊員一起掃樓,排查公共區域。共事多年的隊員姚秀英說,17年里,換燈泡、補水管、修鐵門都是他在弄。會修東西就像劉裕橋的一塊“金字招牌”,越來越多的居民和劉婆婆一樣,遇到事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劉裕橋。
2009年,居民張苾媯在家碰到一名陌生男子敲門詢問房子出租的問題。“我當時很害怕,不清楚情況,就給劉裕橋打了電話。”很快,劉裕橋找來協警、小區保安、社區志愿者一起上門,他們發現門上有個信封,里面寫著張苾媯老人家地址的催款單。
“張婆婆所在小區和鸚鵡大道旁的一個小區都叫洲頭一村,很有可能是因為當初老舊小區門牌設置不規范導致了這場‘驚嚇’。”劉裕橋回憶道。2010年,時任協警的劉裕橋主要負責該片區的門牌號重新編排工作。當年10月前,二院小區每棟樓都掛上了新門牌,類似情況再沒有出現過。
“現在想起這件事還是有點后怕!但是當時劉裕橋一來,我就安心了!”張苾媯老人說。
2021年初,漢陽區區屬物業公司正陽物業正式進駐、托管洲頭街道13個老舊小區,二院小區也在托管之列,劉裕橋表示可以放心地把二院小區“交付”出去了。交接工作時他說到,小區停車難的問題需要多關注。物業便重新鋪設規劃小區內道路、停車位,劉裕橋每日都守在改造現場跟蹤進度。
改造后的小區道路整潔,車輛全部按序停放,收費管理服務模式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認可。正陽物業洲頭街道項目經理劉小琴說,二院小區的環境在13個老舊小區里是數一數二的。“這里面有劉師傅的功勞”。
如今,劉裕橋平時就在紅建社區里或黨群服務驛站值守。但二院小區需要幫忙時,劉裕橋仍會隨叫隨到,居民們的這份信任緣自他17年的堅守。劉裕橋說:“來電話我就接,有問題,我就去。”
據了解,洲頭街已有紅色物業托管老舊小區12個,主要工作涉及防疫防控、居民服務、小區消防安全等多方面,實現老舊小區紅色服務工作全覆蓋。今后將不斷完善物業服務的各項功能,加強隊伍建設,讓居民享受更為專業、細致的服務。
舊房子新了起來,老社區靚了起來。至今,漢陽193個老舊小區實現紅色物業全面托管。漢陽區將以黨建為引領,國有紅色物業托管老舊小區為探索,形成老舊小區物業管理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可持續發展建設標準體系,織密基層治理這張網。
(來源: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政府)
|
|
|
免責聲明:
|
|
1、本站部分內容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
|
|
|
|
|
|
|